舞狮,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艺术,起源于三国时期,南北朝时开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融合了武术、舞蹈和音乐等多种艺术元素,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传说,舞狮最早是从西域传入的,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随着佛教传入中国,舞狮子的活动也输入中国。唐代时已成为盛行于宫廷、军旅、民间的一项活动。并且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南北两种表演风格。北派狮舞以表演'武狮'为主,南狮以广东为中心,并风行于港澳,东南亚侨乡。
南狮主要以岭南地区最为兴盛,由北狮演化而来,自清朝“康乾盛世”开始,展现出鲜明的“革命性”。“南狮”不披长毛,体表装饰神似铠甲。狮头比北狮轻,由竹条框架糊彩纸扎成,内设机关,眼耳口舌都能操控活动,可展示丰富表情。其眼眶超大且高高凸起,头顶独角,眼耳口舌均能活动,体分五色,有三国英雄脸谱,全部默认为雄狮。最经典的就是三国刘关张:刘备狮黄脸,关羽狮红脸,张飞狮黑脸。
北狮流行于长江流域以北,继承着前朝欢乐喜庆的主旋律。狮子的造型浑身披毛,头身金黄,鬣鬃鲜红。木雕狮头,头顶常扎着绢花或蝴蝶结。北狮舞法,多走杂技路线,以人之杂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