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建院65周年纪念日。该医院位于祖国北疆,风景秀丽的塞外青城,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作为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医疗教学和实践基地,该院也是培养医疗卫生人才、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的重要机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内蒙古自治区面临着疾病丛生、医疗卫生资源匮乏的巨大挑战。为了满足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的需求,内蒙古自治区高校附属医院应运而生,从此揭开了治病救人和教书育人的序幕。65年来,该院一直在不断前行,从未停歇。从最初的300张床位到如今的3197张床位,从126位前辈的艰苦创业到如今的4000余名员工的拼搏奋进,一座座建筑拔地而起,楼宇崭新,见证了医院的发展历程。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始终以守护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为使命,以内蒙古自治区医疗卫生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为重要目标,致力于高等医学教育的进步。从1986年建成的门诊楼到新病房大楼的建设,该院不断扩大规模,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2018年,该院上线了全区首家“智慧医院”,在医学技术领域取得了许多突破和创新,赢得了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的金奖。

在过去的65年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始终秉承科学、开拓进取、追求卓越的精神,勇于突破病痛,勇于探索未知。一系列医疗突破,如阙求豪教授的“断肢再植及左足右移术”、我院首例独立完成体外循环术、李明洙教授的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吻合术等,都展示了该院在医学领域的先进水平。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始终秉持公益基因,向人民奔赴。从早期的马背行医、开门办学、巡回医教到如今的对口帮扶、医院集团、医联体建设,该院不断创新帮扶模式,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们积极参与四子王旗巡诊、疾病普查防治、巡回义诊等活动,参与汶川抗震医疗救灾,并在抗击非典、援助卢旺达等国际援助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他们还托管了一些医院,为更多人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最近,面对疫情,他们也积极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的发展离不开一代代医务工作者的贡献和付出。他们的努力和奉献,孕育出了最先进、最优秀、最激励人心的精神内核。像鲍镇美教授创用的“嗜铬细胞瘤剜出术”荣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的功绩奖,刘云清教授被誉为内蒙古自治区护理学奠基人,李树元教授被誉为自治区眼科奠基人和眼科学科带头人,蓝彝教授被誉为内蒙古自治区外科学奠基人等,他们都为医院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过去的65年里,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不忘初心,始终铭记来时的路。如今,站在区域医疗中心的发展序列中,他们展望未来,再次启航。他们以红色引领,建设“学术附院”、“品质附院”、“人文附院”,致力于医改攻坚,为民服务更有温度。他们以“向人民奔赴”的品格,向着区域医疗的舞台中心,全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