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连山的“底色之变”:从黑色到深绿

祁连山位于中国青海省东北部与甘肃省西部边境,是中国西部一条重要的生态屏障。然而,由于人为开发矿产资源、水电设施违法建设、周边企业偷排偷放等原因,一度导致祁连山局部生态破坏问题十分突出。为了抓紧整改,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全面加强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监管。

经过三年多的持续整治,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采取一户确定一名护林员、一户培训一名实用技能人员、一户扶持一项持续增收项目、一户享受到一整套惠民政策的“四个一”措施,实施保护区核心区农牧民搬迁工程+牧民定居+草原禁牧+牲畜出售或转移到保护区外舍饲养殖。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后,牧民们还探索出了天然放牧与‘异地借牧’结合的新模式,不仅保护了自然生态,还起到了增收致富的效果。针对祁连山草原生态局部退化问题,甘肃严格实行以草定畜,落实草原奖补资金与禁牧、减畜挂钩政策,推行“牧区繁殖、农区育肥”发展模式,加快整治草原超载过牧问题,提前完成三年减畜21.97万羊单位的任务。

随着生态环境变好,多年难觅踪迹的珍稀物种频繁现身,消失多年的珍禽异兽复归。2017年至2019年的调查显示,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大型野生动物种群数量明显上升,雉鹑、蓝马鸡等珍禽种群数量恢复较快。祁连山呈现出一片生机。

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甘肃、青海两省交界处,是中国十大国家公园之一。主要职责是保护祁连山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完整性,建立全民共享全民所有的自然资源资产机制,创新生态保护与区域协调发展新模式,构建中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只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绿水青山就可以成为金山银山。”祁连山的“底色之变”,从黑色到深绿,不仅是甘肃全省生态环境保护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生动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