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堂每周一晚19:30在三坊七巷衣锦坊61号举行,这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的《易经》,一本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也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和《周易》三部分,但只有《周易》现存于世。

《易经》融汇了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它从整体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将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长期以来,《易经》被用作卜筮,而卜筮则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总结了这些预测规律理论。因此,《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涵盖了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它的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多个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周易》即《易经》,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是周文王姬昌所作。它包括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每个卦和爻都有相应的说明(卦辞、爻辞),用于占卜。《周易》还包含了七种文辞共十篇,用来解释卦辞和爻辞,统称为《十翼》,相传是孔子所撰。在春秋时期,官学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也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扬《易经》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是六经之首。除了儒门,《易经》还和儒门并列发展出了两支易学,一支是旧势力仍然存在的筮术易,另一支是老子的道家易。《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即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以及占卜宗、禨祥宗、造化宗、老庄宗、儒理宗和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古代现存最早的一部奇特的哲学专著。它通过神秘的“占筮”外衣,展示了深奥而富有变化的哲学思想。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周易》的认识逐代加深,各种猜测和附会之说也层出不穷,使得本属于玄学的《周易》思想被涂上了各种“幻想和奇想”的色彩。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辨析旧说的基础上,科学发掘这部古老哲学著作的真正价值,并在中国哲学史和世界文化史上确立它应有的地位。为此,我们首先需要正确理解《周易》学研究中的一系列问题,如《周易》的创作过程、时代背景、命名的含义、经传的大旨,以及历代《周易》学的源流派别和研究方法。虽然这些问题有各种不同的说法,但大多数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我们将采取简述《周易》经传基本内容并结合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的方式,希望能够为读《易经》和研究《易经》的人探索打开《易经》学习之门提供初步途径。

郑静是本期导师,他以易学的眼光看待世界,以道的智慧理解人生。他毕业于福州大学,自1988年开始拜师学习,精通四柱、六爻、风水、择日和奇门五派名师口传心授。他历经学相理、命理、预测、地理等多方面的学习实践和论证,结合易学的象数理精华,致力于将中华民族的国粹传承下去,为求测者提供指引,避免凶险,迎接吉祥。

此次活动的交流流程如下:主讲老师郑静介绍易学和导师